日期:2017-09-08点击:3110次
迪庆藏族“锅庄舞”于2006年5月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香格里拉建塘锅庄
迪庆藏族“锅庄舞”藏语称为“果卓”,意为“圆圈舞”,广泛分布在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民间,是藏民喜爱的民间自娱性舞蹈。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德钦县奔子栏锅庄
在迪庆州境内,德钦县奔子栏镇和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小中甸镇的藏族“锅庄舞”最具代表性。
德钦奔子栏锅庄曲调分“吆”(长调)、“卓金”(唱调缓慢、舞蹈动作轻逸缓慢)、“霞卓”(无唱腔的踢踏舞蹈)和“卓草”(节奏稍快、唱词丰富)四个部分。在待客时有“祝福锅庄”、“迎客锅庄”、“赞颂锅庄”、“相会锅庄”、“辞别锅庄”、“挽留锅庄”、“送别锅庄”和“祈福锅庄”,这种以锅庄歌舞形式表现系列待客礼仪程序,在全国其他藏区未曾看见。
香格里拉建塘镇千人锅庄
香格里拉锅庄分古、新两种:“擦尼”是古锅庄,歌词内容、舞步形式都较古老,具有浓厚的祭祀性质,只能跳专门的动作和唱专用歌词,多为宗教界人士和老年人喜爱;“擦司”,意为新舞,即随着不同时代而新编的歌舞。
锅庄的歌、舞、词都很丰富,老歌手们说:“天上有多少星星,锅庄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锅庄就有多少首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根毛,锅庄就有多少舞姿。”锅庄唱词以三句为一段,唱天必唱日、月、星;唱人必唱帝、佛、智;唱地必唱北京、拉萨和永多(当地地名)。德钦奔子栏锅庄的唱词有颂玛尼经、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内容,也有颂扬英雄、表现民族风俗礼仪、婚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内容。
跳锅庄的藏族妇女
凡在喜庆佳节、新居落成、婚嫁喜事等场合,人们不分男女老幼,都要聚合在一起通宵跳锅庄舞,表示欢庆和祈福。
香格里拉锅庄主要以父传子承和全民传承的方式迭代相传,传承至今的谱系有:佛教歌舞(藏语“曲卓”谱系)、吉祥歌舞(“央卓”谱系)、卓青谱系(又称尼西情舞)、颂歌(“堆卓”谱系)、迎宾舞(“苏卓”谱系)、相会舞(“宗卓”谱系)、辞别舞(“著卓”谱系)、挽留舞(“嘎卓”谱系)等上千首舞谱曲目。奔子栏锅庄有父传子承、师传徒承等形式。迪庆藏族锅庄内容丰富,形式完整,民族风格浓郁,流传面广,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蕴涵着友爱、互助、团结和传统人文精神,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013年云南省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奔子栏锅庄》荣获金奖剧照
如今,在迪庆州党委、政府、各级文化部门及州非遗中心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已建成奔子栏锅庄传习中心和建塘锅庄传习中心,极大的推进了锅庄舞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使锅庄舞在当地得到普遍传承,同时锅庄舞还作为中小学课间操和群众健身舞在当地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