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8点击:4346次
“听了省非遗保护中心胡荣海等专家的讲解,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让我们懂得了要按照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10月21日举行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业务知识培训班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阿尺目刮传承人李碧清的话引起前来参加培训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国家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各乡镇文化站负责人的共鸣。
培训期间,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藏族传统古典热巴舞传承人黄照清听得很认真。黄照清,汉族,家住塔城镇塔城村阴都弯村民小组。这几年,老人亲眼见证了民族民间文化给塔城镇乡村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好处。“近年来,塔城镇的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加快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是塔城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之魂,作为非遗传承人,我有责任、有义务把热巴舞保护好、传承好,促进文化维西建设,让更多的群众吃上‘旅游饭’。”
近年来,维西县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把文化资源变成资本,资本转化成为旅游文化产业,让非遗“活起来”。到目前,维西县建成阿尺目刮、热巴、瓦器器3个国家级非遗传习所,走出一条“非遗+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道路。鼓励非遗传承人建立“非遗作坊”,以传承人一户带动多户的方式,引导建档立卡户、非建档立卡户及各级工艺类传承人传承非遗文化。同乐村建档立卡户余念芝在非遗传承人的帮助下加入了傈缘同乐文化专业合作社,去年她家靠卖傈僳族手工艺品收入8000多元。余念芝说:“我只管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手工艺品,销售由合作社帮忙。现在,我的技术提高了不少,手工艺品的质量也上去了,收入更多了。”目前,同乐村有40多名群众加入合作社,从中受益。
按照“非遗+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子,目前,维西县已有2100户农户加入“非遗作坊”,其中包括建档立卡户1720户(康恩家园移民户801户)。
维西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李娜说:“文化兴则旅游兴,旅游兴则群众富。我们要认真实施文化维西战略,当好新时代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人、传承人,努力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发展双推进双赢,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转载来源:香格里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