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7-18点击:6577次
霞若傈僳族乡首届“藏傈”文化研讨会于7月15至16日召开。受邀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琪女士,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梅丽女士,以及迪庆州内部分民族文化专家、学者。
此次研讨会以弘扬传承霞若乡“藏傈”文化为主线,旨在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分实地调研和交流研讨两个阶段进行。7月15日,专家学者深入到霞若村、施坝村和各么茸村,围绕霞若乡传统歌舞文化、丧葬习俗、婚俗、生产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对村里的“老文化人”余泽林老人、嘎金部老人进行了走访调研。通过深入实地走访调研,面对面交谈的的方式,专家学者对霞若乡“藏傈”文化的发展现状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
7月16日,专家学者们围绕调研内容召开座谈会。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从霞若乡实际出发,结合各自研究方向和领域,围绕霞若乡传统文化资源、发展现状和文化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目前传统文化保护中存在的短板问题、下一步改进措施建议及实现传统文化当代价值、非遗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迪庆州非遗中心(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郭晓明同志围绕霞若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面进行发言。他指出,霞若乡境内传承的非遗代表性项目类别单一、数量较少,缺少以霞若乡为主要传承核心区的地方特色的项目,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少,仅有6人,占全州各级代表性传承人比例为1.15%,全乡州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数为0。且存在技艺传承人才缺乏、阵地建设滞后、转化利用水平不高的问题。
针对以上困境,他提出,第一,要加大非遗资源调查挖掘力度,开展全覆盖深入的田野调查工作,竭力挖掘各类深藏于民间的非遗资源,研究其精神内涵及经济价值,增加全乡项目储备;第二,要利用好申报保护措施。按照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名录类别,梳理分类非遗资源,提炼项目精神内涵及当代价值,充分利用各级项目申报契机,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和州级、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进一步扩大非遗项目总量和提升非遗项目质量。第三,要做到系统保护与科学利用并重。第四,要营造重视非遗的浓厚氛围,以传承人为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第五,要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方式,促进形成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产品品牌,做到以文养文。
霞若乡首届“藏傈”文化研讨会的召开,为霞若乡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促进了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从而成为进一步推动迪庆非遗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