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12-05点击:2589次
“托顶藏族酒歌”于2017年6月2日被云南省政府公布命名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托顶藏族酒歌”流传于德钦县托顶傈僳族乡。藏族和傈僳族作为这里的世居民族,自古以来和睦相处,共谋发展,流传着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民族区域文化。每逢新春佳节、乔迁新居、婚丧嫁娶,都要完成“鲁”、“琼日”(敬酒歌舞)、“才啦”(锅庄)、“日”(弦子)、“学鲁”(情舞)、“卡加”等传统文化活动,届时拖顶人将捧上醇香的美酒,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给来自八方的朋友唱起优美动听的酒歌,使客人们迷醉其中、流连忘返。“酒歌之乡”的美誉也由此响彻四方。
托顶酒歌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相传拖顶藏族酒歌“琼日”是在吐蕃时期藏王在神川都督府辖地筹建“神川铁桥”时传入的(“神川铁桥”:据史料记载在今丽江外塔城、维西其宗、德钦拖顶和香格里拉五境相接的金沙江上某处)。而后在上世纪初备受当地土司的推崇,成为当地独有的藏族歌舞形式。
据拖顶村的老艺人斯那定主讲,以前,拖顶酒歌只能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六拖顶村的“达金”活动中才能开展,是“达金”活动(盛大的射箭节日)中不可或缺的议程内容,而一般的节日、婚庆等活动中都不能表演敬酒歌,而且只有拖顶村的人才会唱,才会跳。这是因为以前的土司王本登就是拖顶村人,他认为该敬酒歌是献给尊贵人物的礼遇,一般场合都不适合表演。
拖顶酒歌是一种无伴奏,有辅助性舞蹈动作的敬酒歌。流传在德钦藏区的敬酒歌基本动作一般都是弓腰屈膝,曲调弛缓,就便是在踢踏时也是庄重缓慢;而拖顶酒歌则是抬头挺胸,节奏欢快,最后的“农日”更是肢体动作幅度极大,踢踏节奏激烈,摆脱了藏族传统酒歌的束缚。
拖顶酒歌的表演者由青年男子担任,表演队伍通常由20人左右组成。表演者统一着装,头戴金边帽,身着右衽藏红色氆氇楚巴,足登长筒藏鞋,内穿白色长袖衬衣,踏足甩袖,引吭高歌。
拖顶酒歌共有九支曲调,每首都有固定的歌词和舞蹈动作,表演的时候也有固定的顺序。
第一首《布达拉》是赞誉佛教圣地布达拉宫的:
圣地布达拉宫的基础
犹如那吉祥金刚杵般坚实
圣地布达拉宫的腰身
是犹如晨曦般闪亮的僧袍红色
圣地布达拉宫的顶部
是犹如僧袍镶边般令人耀眼的金色
第二首《达巴拉生》
我们都是同一位上师的教民
在喇嘛讲经传法的道场齐聚一堂
我们都是同一头人的子民
在头人执行正义律法的法场齐聚一堂
我们都是同一父母的子女
在父母教导慈悲之心的村中齐聚一堂
第三首《尼玛亚吉》
星呈吉祥
地显祥瑞
日逢黄道
三祥齐集
得益德政
政意合天
万物呈祥
第四首《拉斯都巴》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
升起耀眼金色的太阳
光芒温暖大地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
升起耀眼银辉的月亮
光芒照亮四方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
升起繁星点点
齐集东方山头
第五首《阿若鲁琼》
在那金子般的山头升起金色的太阳
在那银子般的山头升起银色的月亮
在那绿松石般的山头升起绿松石的星宿
第六首《扎史永恰》
值此初春之际
满树桃花盛开
酥油茶儿香甜
青稞美酒更醇
更为美味之物
是那汉地七子茶
第七首《升几扎巴拉松》
吉祥的地方有我顶礼的上师
吉祥的地方有我尊贵的领导
吉祥的地方有我尊敬的叔伯
第八首《正堆》
吉祥的首席上端坐着
身着端庄黄色僧袍
发出美妙佛音
引领如意宝地精神的上师
吉祥的次席上端坐着
身着端庄红色官服的
发出严肃律令
掌管一方行政的大人
吉祥的席位上端坐着
身着华丽白色盛装
发出慈祥语音
勤劳勇敢善良的叔伯
第九首《农日》
金子般的柱子
银子般的梁枋
跳起来啊转起来
跺脚向左转三圈
甩腿向右转三圈
文稿:德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整理编辑: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