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名录
首页>保护名录>省级名录>传统技艺>详情传统技艺

省级非遗 | 有一种花,只在寒冬腊月的藏区盛开,它就是酥油花

日期:2018-04-04点击:2176次

迪庆“酥油花”于201762日被云南省政府公布命名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酥油花是用酥油制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雕塑艺术,起源于西藏,兴于整个藏区。迪庆境内藏传佛教寺院共有24座,其中以噶丹•松赞林寺、噶丹•东竹林寺为代表的格鲁派是境内主要的教派;这些寺院在进行较大的宗教活动时,都有做酥油花的传统习俗。


起源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成婚,带去的尊者释迦牟尼像被供奉在小昭寺内。根据佛教传统,用以供佛的物品有特殊规定。供花表示布施,涂香表示持戒,献净水表示忍辱,薰香表示精进,奉饭食表示禅定,供灯表示智慧。因时值冬日,六供物之一的鲜花无从觅得,聪明的藏族人灵机一动,用酥油塑成一束花,供奉佛前。从此相沿成习,品种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1409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大法会,组织制作了大型立体酥油花供于佛前。自此在各地延续成“觉阿却巴”,即“正月十五供奉节”。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日,藏族各寺都要举行“正月十五酥油花灯节”。

内容及特点

酥油花虽名曰“花”,但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主要以佛祖神仙、菩萨金刚、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山林树木、花卉盆景组成各种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立体画面。它的造型特点和手法类似国外盛行的腊像艺术,但不宜长期保存。酥油花艺术继承藏传佛教艺术的精、繁、巧的特点,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容纳极多的内容。大至一米到二米,小至十到二十毫米的人物走兽,个个精致,力求写实,而其姿态神韵力求传神达意。

制作原料

酥油花是用藏族三白食品中之最上食品——酥油,为主要的制作原料。调制酥油花的颜料,是由土、石等矿物加工而成的颜料粉。目前在各寺庙里使用的颜料大多都是从市场上购买的美术颜料粉。

制作时间及要求

酥油花是由艺僧们灵巧的手指捏制而成,挑战的是身体的极限。艺僧制作酥油花,还需有制作酥油花20年以上的高僧担任艺术总监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酥油花的制作十分艰苦,因为酥油花的基本原料是高原牧民天天食用的牛奶制品酥油,油腻、柔软、容易融化,并且难以永久保存,所以只能在高原的寒冬腊月中制作。为防止制作中酥油因体温融化影响造型,艺僧们要时常将手塞进刺骨的雪水中降温。

在噶丹•东竹林寺制作酥油花的艺僧要从“安曲”(东竹林寺下属的寺庙,共有7个点)中抽调,且要每三年轮换一次,一般大的庙要抽调2人,小的抽调1人,总共需要12人左右方能完成。东竹林寺制作酥油花时间大致在中秋以后,且要在第二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觉阿却巴(供奉节)”之前必须完成并展出。

制作酥油花:

1、酥油经过揉捏调制,再加入颜料粉反复揉搓,使酥油和颜料混为一体,即可成为酥油花备料,每种颜色按色泽深浅不同至少调制四种。

2、小型酥油花用一块牢实、薄厚如皮革的木板,按照酥油花的大小制成底盘,基部涂成焦黄或黑色。

3、花卉的花瓣和花蕊等用彩色酥油在各自的模子中印制,内层花瓣由手指挤压制作。

4、将花瓣依次粘贴在花柄周边,再贴上花蕊,花蕊是红色的颗粒。

5、绿色酥油从线拉孔挤出花梗和边框等线条并贴到相应的位置。

以上是制作花卉花瓣的工序。制作中大型酥油花时,如佛像、神殿精舍、景物、动物等,则需要经过扎骨架、做胚胎、敷塑、装盘等工序,做工复杂,工程量浩大,但其所产生的审美效果和艺术价值也是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