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名录
首页>保护名录>省级名录>传统技艺>详情传统技艺

省级非遗 | 迪庆藏族传统金属铸造工艺——凝聚藏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日期:2018-08-01点击:2380次

迪庆藏族传统金属铸造工艺于2009年8月被云南省政府公布命名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藏族的金银铸造工艺古老、传统,世代相传,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格特色,其产品分为服装饰品、生活用品、宗教用品和工艺品四大类三百多个品种,做工精美,工艺独特,深受各民族的喜爱;其工艺流程独特罕见,十四道工艺无不凝聚着传承人聪明智慧和心血,也凝聚着藏民族勤劳勇敢、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心灵手巧的内心特质、审美情趣。

藏民族是个尚武的民族,各种刀枪从不离身;藏民族是个爱美的民族,金银饰品坠满全身;藏民族是个善于集累财富的民族,一套服饰有达百万之巨;藏民族是个虔诚信佛的民族,寺庙金碧辉煌,佛像金银塑身,供器都用金银铜;藏民族崇尚心灵纯洁,银器是至尊,银壳刀银碗是必有之物。肥沃的土壤养育了精美的技艺。

迪庆藏族传统金属铸造工艺产品以传统的藏民族用品和首饰手工为主,主要制作腰饰、辫饰、耳环、项链、领花、项盒、戒指、手镯、火镰袋、皮包腰盒、针线盒、护身盒、小转经轮、香炉、金杆杵、净水壶,供神灯盏、铃等佩饰和工艺品及宗教用品。

迪庆藏族传统金属铸造工艺产品国外销往印度、泥泊尔、美国、日本、泰国等国家;国内销往西藏自治区、北京、广东、重庆、浙江、台湾、香港、澳门和云南、甘肃、四川、青海省的十个藏族自治州。

德钦县羊拉乡南埂村第十四代工艺世家是至今为全国藏区唯一的代代相传的工艺世家,其传统工艺历史悠久,迄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产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在工艺上保留着用泥型、羊油、松油、峰蜡濒危失传铸造技术,是藏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优秀代表。

德钦县羊拉乡南埂村第十四代工艺世家的第一代艺人洛桑仁青,是来自于工艺之乡的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一户工艺之家,他从尼泊尔到拉萨做工艺生意,并流浪到康巴地区买艺求生,后来与羊拉乡南埂村的一位年轻美貌女子结婚成家。从此,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工艺在羊拉乡南埂村落户,并代代相传,名扬于康巴地区的滇川藏结合部的藏区。

德钦县羊拉乡南埂村第十四代工艺世家的第十四代传人洛桑扎西于1995 年,根据藏区信教群众把卡瓦格博(梅里雪山)信奉为神山并有内外转经朝拜卡瓦格博的宗教习俗和莲花生大师经文中记载的“卡瓦格博是一个英俊少年将军,他骑着白马,身着藏装盔甲,头顶三大金刚(马头明王金刚、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结合信教群众“白人骑白马”的想象,成功制造了高60公分、宽40 公分、重60 公斤的卡瓦格博佛像,这尊佛像后来作为国礼,由云南省体委、德钦县人民政府赠送给日本京都大学山岳学士会。2007 年“卡瓦格博佛像”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金、银、铜铸造技术是藏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是藏民族追求幸福生活、追求美的手段,与藏民族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的生动体现,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保护传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