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9-25点击:2041次
德钦藏族“百谐”祭祀仪式于2017年6月2日被云南省政府公布命名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百谐”汉语译为“刀赞”,是流传在藏区的一种古老祭祀仪式。“百谐”产生于一千多年前的格萨尔王时代,早期是战前动员和鼓舞士气的方式。
后来,“百谐”逐渐演变成集宗教、舞蹈、说唱艺术于一体的民间祭祀活动,成为民众节庆聚会时的一种娱乐性的文艺表演项目。
“百协”一般在重大的宗教活动中上演,例如寺院里每年举行的“格冬节”(即羌姆法会)、每个村子举办大型神山祭祀仪式中。表演者不是僧侣,而是村里的男子们。
他们头带“苏夏”帽,身着节日的盛装,足踏弯头皮鞋,腰佩利剑,走到场地中央,列成排站立,一人舞剑出场,边舞剑边说唱,每说完一句,围观的战士和场外的观众们便大声地呐喊“呀可热”以示助威。边舞边说唱,一段唱词结束正好走完一圈回到队伍中,接下来的说唱者依次出场。
德钦县云岭乡红坡寺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羌姆法会。到羌姆活动的后半部,寺院的僧人通过宗教仪式将一年来的代表邪恶的、污秽的东西收附在一个用糌粑做的巨大的“东玛”(祭祀供品)上,并将其抛掷出去,这个仪式称为“东玛吉”即送东玛,其间要进行一个“扎拉加”仪式,也就是“赞战神”仪式。
这时各种法号顿时奏响,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一队壮汉列队而出场表演“百谐”,直到将象征污秽、邪恶的“朵玛”倒扣在荒野上,表示将一切不好的东西从生活中抛出,并将之镇住。
每年的农历一月初,斯农村都要举行集体烧香祭山活动,并且每户派一人参加其中的“百谐”仪式。当神山祭祀主持念诵完经文后,着盛装的男子手执大刀分两排相向而立,依次出场表演“百谐”。“百谐”的说词要迎合祭山活动中的仪式,有赞颂佛法僧(“茸百”)、赞美战神(“扎百”)、说唱调笑和相互示威的词句(“百夏”)等。
“百谐”实际上是游牧民族尚武精神的体现。“百谐”仪式中包含着许多特有的程式和说词,蕴藏着藏民族诸多的智慧结晶。“百谐”是游牧民族尚武精神的体现,既是对刀的称赞也是对刀所象征精神的一种称赞,能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