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人
首页>非遗传人>详情非遗传人

省级非遗传承人李琥

日期:2021-12-06点击:891次

传承傈僳族瓦器器歌舞的汉族“木刮挚扒”——省级非遗传承人李琥


  李琥,男,汉族,1948年生,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攀天阁乡安一村列普子组人,是当地傈僳族歌舞“瓦器器”传承人,2019年11月被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李琥1.jpg


  傈僳族“瓦器器”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传统舞蹈形式,主要流传于迪庆州维西县保和镇、永春乡、攀天阁乡、白济汛乡、中路乡、维登乡等傈僳族为主的聚居地。在傈僳语中,“瓦器器”意为汉语的“踏脚起舞”,俗称“傈僳锅庄舞蹈”,当地群众也叫“跳脚”。


李琥2.jpg


  “瓦器器”歌舞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逐步创造和完善起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整个舞蹈表现的是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情景以及关于傈僳族起源、发展的神话传说等,反映了傈僳族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与大自然进行生存斗争的历程。


李琥3.jpg


  攀天阁安一村是以傈僳族为主的村寨,其中极少几户汉族都受到了傈僳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全村通行傈僳族的生活习俗和语言。李琥就是在这样极其浓厚的傈僳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自幼喜爱傈僳族民间文艺,尤其是对瓦器器歌舞情有独钟。


李琥5.jpg


  在过去,晚饭后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村寨的公共场所或打粮场地跳瓦器器舞,只要听到 “起本”、“吉资”、“菊律”的伴奏旋律响声,李琥就跟随父母或小伙伴们前往舞场。有时在较远的村寨跳瓦器器舞,他也要跟随父母前往,这样渐渐学会了瓦器器舞的全部动作。十来岁李琥就开始和大人们一起跳瓦器器舞、并参加演出。在闲暇之余开始学习吹奏“菊律”。


李琥6.jpg


  李琥还拜李桂芳(李琥叔叔)为师,对“起本”的弹奏和“吉资”的拉奏技艺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李桂芳的父辈阿咱波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瓦器器舞器乐伴奏艺人,李桂芳继承了父亲的技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弹奏出的“起本”旋律浑厚而优雅、超然不群,十分动听。李琥师承李桂芳后,不管何时何地一把“起本”从不离身,在李桂芳认真细致地点拨指导下,李琥凭自己的悟性和文化功底,很快学会了弹奏“起本”和拉奏“吉资”的技艺,还记下了“起本”的四种弦音和“吉资”的两个弦音。


李琥7.jpg


  由于瓦器器歌舞的传承一直都是口传心授,而且掌握这门艺术的老人已越来越少。李琥担心这门古老的艺术会面临失传,初中毕业的他因为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便开始用文字将自己学到的东西记载下来,反复逐磨和细细品味,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久而久之,他既熟练掌握了瓦器器舞1-12脚舞段动作,又可以用傈僳族自制乐器三大件的任何一件伴奏起舞,还能在“你达别本”的场合讲瓦器器舞的故事和传说。


李琥8.jpg


  此外,他还学会了汉族的二胡、京胡和三弦的弹奏及拉奏技艺,加之自身生性豪放,乐观开朗,爱好音乐,能歌善舞,精于傈僳族民间舞乐,被当地傈僳群众称之为“木刮挚扒”,意译为民间艺人,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


李琥9.jpg


  参加工作后,李琥一直怀着对傈僳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抱着把自己的技艺传承给后代的愿望,积极传承着傈僳族瓦器器舞。为使更多的人们会跳瓦器器舞、喜欢瓦器器舞,每逢节日、婚嫁就积极组织村里青年进行瓦器器歌舞乐表演。村中找李琥学习瓦器器乐器、歌舞的年轻人络绎不绝。对于前来学习瓦器器乐器、歌舞的人们,他都会毫无保留的对其进行教授。他的徒弟中已有两位被评为县级传承人。


李琥10.jpg


  李琥凭着对瓦器器歌舞的热爱之情,如今已退休在家的李琥,却依然继续为傈僳族“瓦器器”歌舞的传承工作奔走着,努力为维西县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