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名录
首页>保护名录>国家级名录>传统技艺>详情传统技艺

藏族黑陶

日期:2017-01-08点击:4587次

藏族黑陶烧制技艺流传于迪庆藏族自治州尼西乡汤堆自然村,是藏族村民的传统手工艺,由男性传承。它历史悠久,考古发掘的史前石棺墓葬中层出土大量陶器,其制作工艺与尼西土陶制作相同。黑陶以泥条盘筑,一器一托板,平地低温堆烧的技术特点,保留并传承了中国传统制陶工艺萌芽期的技艺。民国时,尼西黑陶进入鼎盛时期,汤堆村每年黑陶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主要销往德钦、丽江、昌都、康定等藏族和纳西族聚居区。

尼西黑陶的特点是肚大口小,选料精,做工细,表面勾勒出简单花纹图案或镶嵌上各色瓷片做装饰,是当地群众喜爱的日用器具,居民家中的器具大多是黑陶制品。制作黑陶所用的陶土原料有三种。一种是采自汤满河的风化砂石研磨而成的石粉,一种是采自本村附近山上的白色粘土,最主要的原料则是村子附近山上的红色粘土。陶料的羼合有许多讲究,即风化砂石、白色粘土、红色粘土三种原料的羼合比例为1:1:4。羼合时不用量器,完全用目测、手感,凭经验而定。村中陶匠所使用的陶土配方不尽相同,有羼合三种原料的,也有羼合两种原料的。若只羼合两种原料,那么风化砂石与红色粘土的羼合比例为1:2,或红色粘土与白色粘土的羼合比例为2:1。

制作黑陶的工具有木拍、木刮、木垫、木槌等。制陶工序包括选土、练土、制坯、镶瓷、磨光、装饰、阴干、烧陶、渗炭、防裂等12道流程。制作陶坯采用泥条盘筑的方法,技术要求较高:取揉拌均匀的陶土,用木拍拍打成条状后置于陶盘上,根据所制器物样式用手捏制出大体轮廓,然后磨光内外器壁和沿口,镶嵌白瓷片,点饰动物和几何纹图案;半成品制好后进行高温烧制和熏黑处理。黑陶制品有40多个品种,大致可分为日常生活用品、宗教用品和工艺品三大类,包括藏区使用的各种餐具、饮具、茶具、酒具、炊具以及香炉、酥油灯等。黑陶做工精细,造型别致,产品远销国内外,兼实用性、观赏性、工艺性为一体,体现了藏族民间制陶手工艺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近年来,汤堆村黑陶快速发展,有22户人家制作黑陶。技艺传承为父传子承、师徒传承等形式。在当地,代表性传承人孙诺七林被称为“杂堪”(黑陶专家) 。

2006年5月,“香格里拉黑陶制作工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序号为881,项目编号为:VIII-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