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名录
首页>保护名录>保护区>详情保护区

格萨尔传习馆(下)

日期:2021-11-02点击:7766次

国家级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巡礼


迪庆非遗传习馆之格萨尔传习馆(下)


编者按

在中国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格萨尔是亦人亦神的存在。地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的云南迪庆,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加之《加岭传奇》和《姜岭大战》两部中有关于迪庆的故事,格萨尔故事在藏族群众中流传。

在上期,我们介绍了英雄史诗《格萨尔》流传在迪庆境内的故事,这一期,小编带你了解迪庆《格萨尔》说唱艺术形式及《格萨尔》在迪庆的传承与发展。

格萨尔说唱形式


格萨尔说唱形式大体可以分为:焚香说唱、指画说唱、托帽说唱和走唱等四种。

焚香说唱

说唱前,先设一香案,供奉象征传说格萨尔曾用过的遗物,如刀、矛、弓、箭、珠牡及岭国十三位战将的唐卡画,然后,演员点燃灯火,祝祷后诵经文,之后开始说唱故事的正文。

指画说唱

即将画有格萨尔故事的唐卡悬于村中某一树枝上或竹杆上,表演者用手或木棍指着画逐幅说唱。

托帽说唱

表演时,艺人先叙述帽子的来历,通过比喻帽子吸引观众。对帽子赞颂完之后,一手捻着佛珠,一手托腮边说边唱。

走唱

说唱结合,并加一定舞蹈动作为基本特征的走唱曲种,主要有哩咯、弦子说唱等。哩咯一般由一男性说唱。表演时,艺人手持木棍,怀端木碗,肩披山羊皮制作的面具,先说几句吉祥话,接着说唱正文。说唱时,艺人边说边唱边跳,其面部表情和舞姿动作随所唱内容的不同而变化,手中长剑在挥舞时也有很强的象征动作,这类表演,德钦艺人此称尤为出色。


格萨尔说唱艺术

格萨尔说唱的特点有很多,如说功、唱功、做功、眼法等。

说功

对说白的功夫除要求吐字清晰、运气注意轻、重、缓、急等外,各曲种还有其自己的侧重讲究。

唱功

艺人在说唱格萨尔时,强调气息均匀、声音平稳,同时在音色上要变化,真假结合的唱法其特点是声带的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发出的声音高亢、明亮,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做功

做功在说唱艺术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说唱者的脸部和身上。表演者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和形体动作中的手势、眼神等,常常与所说唱内容中人物性格、情绪以及时间、地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手势

是指手的不同作用。说唱格萨尔常翘起大拇指或用食指指向东、南、西、北等不同方位来赞佩所唱的英雄人物和指明方位。说唱格萨尔时,艺人大多将右手掌贴在腮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手势。

眼法

各曲种在表演中,为了体现所唱故事人物的种种神态,思想感情等,常用媚眼、瞪眼、笑眼、亲眼、正眼、斜眼外,说唱格萨尔还运用闭眼,双目微闭和双眼斜视再晃动两手来表演,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格萨尔》的传承和发展

迪庆对格萨尔的搜集、抢救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事这一工作最早的是德钦县文化馆的李兆吉、和强、谢世毅等同志,他们走遍农村牧区,对民间艺人情况和版本流传情况进行了及时普查,获得了珍贵的资料。至1983年迪庆州《格萨尔》研究室成立,他们已经搜集到了《格萨尔》手抄刻本11部,其中《加岭传奇》和《松岭》,当时在其他地区尚未发现而被视为珍本。1984年8月,由州长李玉芳亲自带队,雅哲哲、贡巴斯那此里、瑟格江初、和明远、纳古初称等人赴拉萨参加了全国《格萨尔》艺人演唱会。1991年全国格萨尔艺人命名大会上,迪庆州瑟格•江初和纳古•初称二位艺人获“有突出贡献的《格萨尔》艺人”称号。2012年,维西县塔城镇和明远被命名为格萨(斯)尔非遗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如今,迪庆已经拥有了一批传承人加民间艺人的传承队伍,在香格里拉建设了格萨尔王广场,以格萨尔为主要元素的各种节会方兴未艾。格萨尔文化挖掘、传承、保护和发展,正走在康庄大道上。

格萨尔传承人及民间艺人

李兆吉,男,藏族,藏名阿图,1926年出生于德钦县升平镇,小学毕业后跟随德钦寺拜智永喇嘛为师学习藏文。经过六年的学习,掌握了多部《格斯(萨)尔》的说唱技艺。1950年参加工作,工作之余为身边的人演绎格萨尔说唱。后来调到县文化馆工作,开始研究格萨尔史诗。1982年10月,他把珍藏多年的《格萨尔·加岭传奇》(藏文版)手抄本经过整理、校对,出版,作品荣获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优秀作品奖,李兆吉也被评为云南省先进文化工作者。1984年李兆吉与徐国琼、解世毅合作出版了《格萨尔·加岭传奇》(汉语版)。1985年,李兆吉退休后又着手整理了流传在滇藏一带的《格萨尔》版本,还搜集到了许多与相关格萨尔的书籍。1986年5月,李兆吉在全国《格萨尔》工作总结大会上受到表彰,被评为先进个人。


此称茸木,男,藏族,1931年出生,德钦县佛山乡纳古村委会纳古下社人。精通民间祭祀和占卦卜算,是德钦县有名的民间学者和格萨尔说唱艺人。10岁起入寺当和尚,精通藏文,且对藏医以及格萨尔颇有研究, 1984年8月参加在拉萨举办的“全国《格萨尔》艺人演唱会”, 1986年5月参加全国《格萨尔》工作总结、表彰、落实任务大会,受到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表彰;1991年11月因在《格萨尔》抢救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被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表彰。2005年4月被认定为格萨尔项目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和明远,藏族,1944年出生,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人。11岁到东竹林寺,学习经书,伺候活佛。并开始接触、学习格萨尔故事。1984年,被选中前往拉萨参加全国格萨尔民间艺人演唱会,获得贡献奖。1986年在全国《格萨尔》工作总结、表彰、落实任务大会上,和明远又因成绩突出受到了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社科院的表彰。2012年12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格萨尔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12月,和明远被云南省民宗委命名为云南省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


阿牛,藏族,1961年出生,德钦县升平镇巨水村委会雾农顶小组人。德钦县普利藏文学校创始人。略懂藏文。能说唱《赛马称王》、《加岭之部》、《霍岭之部》、《姜岭之部》、《北方征魔之部》等部,尤其擅长《加岭之部》,掌握其中说唱调。2013年由迪庆州藏学研究院和德钦县文化遗产保护所推荐参加在甘肃兰州举办的中国多民族“格萨尔”史诗研讨会。2014年,阿牛被云南省文化厅认定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阿扎达•鲁茸培楚,藏族,1938年出生,香格里拉市洛吉乡尼汝村白中小组人,能主持祭祀、民俗活动。尼汝是云南省传统文化保护区,保留着丰富多彩的藏族传统文化,格萨尔故事在尼汝也长期流传。阿扎达•鲁茸培楚能说唱格萨尔刀赞、枪赞、箭赞,以走唱为主,表情丰富,动作生动,在迪庆极具代表性。


此里旺吉,男,1942年出生,德钦县升平镇巨水村村委会日因卡小组人。10岁起跟随本村此里农布、旺吉(开贡社)、鲁茸夏巴(八字中)学习藏文和民间祭祀主持仪式,并担任民间祭师。此里旺吉藏文功底扎实,除了主持祭祀仪式外,他还学习并掌握格萨尔说唱技艺、藏族“当谐”(说辞)和“勒”(长调)等民间传统文化。2007年被认定为格萨尔项目州级代表性传承人。现家中收藏的格萨尔书籍有《霍岭大战上部》(1980年5月出版)、《姜岭大战》(1981年5月出版)、《征服大食》(1979年10月出版)等版本。


和金里,藏族,1968年出生,德钦县云岭乡西当村尼农人。14岁开始跟随舅舅学习藏文,接触到“格萨尔”故事。能说唱《英雄诞生之部》、《雪山水晶国》等部,掌握5种唱调。2015年9月参加迪庆州第二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比赛,《雪山水晶国之部(节选)》荣获传承奖。2018年,被命名为迪庆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拖顶,男,德钦县云岭乡红坡村委会南佐小组人。能看懂藏文经典和书籍,曾任藏文夜校教师。现存有《加岭之部》、《霍岭之部》、《北方征魔之部》、《姜岭之部》等7版本。他的说唱带有书面语气,掌握5种唱调。


阿吉,男,1947年8月出生,德钦县云岭乡西当村委会荣中二组人,阿吉的格萨尔传承谱系属家族传承,其技艺传自舅父取扎。取扎精通藏文,能说唱格萨尔多部,掌握多种唱腔,是德钦地区有名的格萨尔说唱艺人。阿吉自幼跟随舅舅,掌握了格萨尔多部故事情节。阿吉掌握格萨尔技艺最突出的也是《格萨尔王传》之“加岭传奇”且会唱一至两种曲调。


达瓦多吉,男,德钦县云岭乡斯农村委会明永一组人,懂藏文。会说唱《英雄诞生之部》、《赛马称王》、《霍岭之部》、《北方征魔之部》、《雪山水晶国》、《大食财国》等6部。掌握6种唱调。讲叙流畅,语言诙谐幽默,唱腔圆润而个性明显。


格萨尔在迪庆的发展

1984年8月由州长李玉芳带领迪庆艺人赴拉萨参加全国《格萨尔》艺人演唱会

1984年全国“格萨尔”民间艺人留影

2019年1月8日“著名《格萨尔》专家降边嘉措先生新著《英雄格萨尔》云南研讨会”在德钦举行

1986年全国格萨尔工作总结表彰落实任务大会上和明远受到表彰

1986年全国格萨尔工作总结表彰落实任务大会上纳古此称受到表彰

德钦格萨尔艺人此里旺吉收藏的

格萨尔书籍和记录的笔记

传承人和金里收藏的格萨尔读本

格萨尔民间艺人拖顶讲格萨尔故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