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18点击:6693次
2008年国务院颁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尼西土陶名列其中。本期,小编带你走进藏族黑陶烧制技艺生产性保护传习中心为您介绍尼西土陶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及制作方式。
尼西汤堆一带制陶业历史悠久。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石棺文化时期,在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市)尼西乡的石棺墓中即发现有夹砂褐陶器,有些器物的型制与现在的尼西黑陶极为相似。
尼西乡汤堆村
采集到的奔东石棺墓随葬品双耳罐
春秋战国时期,尼西一带已有土陶业。19世纪中叶工艺更臻成熟。20世纪50年代,尼西汤堆村里制作土陶的人家只有6户,制陶的手工艺人也只有格玛定主、孙诺七林等6人。每年的产量不多,产品的销售大都是以物易物的形式来换取一些粮食或生活用品,基本上没有现金收入。
1958年制陶艺人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从事农业,陶器加工就此停止。直到1961年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这一年全县土陶产品脱销,1975年,汤堆村成立了集体作坊“联办”,招集全尼西乡的制陶艺人进行集体化的土陶产品加工制作,并把产品交给供销社统一出售。1978年,县政府拨款0.5万元扶持尼西土陶社,职工规模发展到30人,生产规模扩大到年产3.2万件,产值3.47万元。20世纪80年代,制陶业在户数和规模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有10来户人家制作陶器。从收入方面看,每户的年均收入约4000元左右。到了90年代,制陶户增加到60多户,每年的平均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直至2004年土陶均为个体生产,年产1万多件。与此同时,村里许多年轻人开始学习制陶手艺,许多过去以运输为主要副业的家庭也转向经营制陶业。制陶业成为汤堆村一个重要产业。全村的制陶艺人都是男性,女性只参与产品的部分制作和销售过程。
如今,汤堆土陶制品为了适应新的生活和使用需求,已由原来的土锅、土罐、火盆等,增加到烟灰缸、花瓶、酒杯等许多新型品种。而且工艺越来越精致,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价值。
尼西土陶所承袭的是古老的生产工艺。由于用尼西土陶器皿烹饪的食品色鲜味美,因而从古到今,迪庆家家户户都习惯使用尼西土陶。其产品不论在云南大理、丽江,还是在拉萨、昌都或康定都久负盛名。尼西土陶是藏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凝聚着藏族文化的情结。
为适应尼西黑陶制作的特点,制陶人家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制陶工具,多为木制。采土工具有十字镐、口袋、竹篮,制陶工具有木制手锤、筛子。
最具代表性的制陶模具列举部分如下:
(1)则托。藏语,陶棰,又称子土。“则”作陶的工具之意,“托”通子,即棰之意。主要用来拍打泥料,因为它的受力面积大,容易挤压泥块,使之成片状,核桃木制作。
(2)则布。藏语,带纹状的木拍,一面有凹凸横条纹,一面平板光滑,核桃木制作。
(3)结巴拉桑。藏语,主要用于做土锅时修整从锅的腹部到口沿的斜面,核桃木制作。
(4)才桑。藏语,“桑”即尺之意。“才”是比大小,测量用的直尺。
(5)射沙。藏语,“沙”即工具之意,修磨还体表壁的工具,特点是长条状,表面光滑,香木制作。
(6)学沙。藏语,刻、划和镂刻的工具,专门为火锅底部钻洞作通风之用,也用于细部打磨,香木制作。
(7)竹管。利用竹子空心的结构,做装饰纹样或刻画细节使用。
(8)支架。利用树杈的自然形质,在制作过程中支撑结构,使其待干燥坚固。
(9)麂子皮。通常使用动物皮革,有正反两面,一面粗糙一面光滑,根据需要选择,用于沾水抛光泥坯并可垫着手指甲刻线。
(10)瓷片。利用破碎的瓷碗敲成所需的形状,装饰土陶,使黑陶产生黑白对比的视觉审美。
(11)则则。藏语,转盘的意思,圆底木板,可以灵活转动。
(12)司结。藏语,陶刀,专门用来切割泥块。“司”为土,“结”为刀,大小不等,刀口锋利,类似于真刀,把柄多弯型,也易于把拿,松子木制作。
(13)油当。藏语,可用力拍打的木拍,拍打的横截面呈方形,宽平状,常用来拍打面积大的泥面,核桃木制作。
(14)则扎。藏语,拍打的工具统称,木拍的意思。“则”是作陶的工具之意。“扎”是拍的意思,它的种类比较庞杂,尺寸有大中小不等,形状也分平口、圆口、斜口,有的一面水平一面稍有弧度,也有的两面水平,核桃木制作。
(15)提沙。藏语,刮平器壁的工具,头部呈弯弧状,核桃木制作。
(16)木鲁。藏语,抵手的意思,形状也比较多,特点是头部类似蘑菇状,具体的名称因形状而异,有直形、弯形、弧形、蘑菇形、大小尺度规格不等,功能是抵在器壁的内部,外壁拍打的时候,有力度的支撑,防止变形和破裂。杜鹃花根木制作。
(17)台面。用附近山体上风化的砂石磨成的粉末,俗称“石子灰”,用于清理干燥台面,使泥在台面上工作便于分离。
另外,还需备上砂灰、水盆、抹布等。
尼西汤堆黑土陶原料产地主要分布于汤堆村村南都杰谷萨西贡山上(红色黏土、白色砂土),西木谷的萨剥山上(红色黏土、白色砂土),木茸谷的归巴过山上(红色黏土)。
尼西汤堆的土陶原料使用当地(萨西贡)挖来的红土、白土,在烧制过程中取三分之一的白土和三分之二的红土搅拌。
汤堆黑土陶制作至今还延续着原始制作工艺。制作土陶分作选土、采土、晒土、舂土、筛土、羼料、和泥、制胚、镶瓷、阴干、磨光、焙熏、刷酸奶水等几十道工序。
以天合天、型器凝神——尼西土陶特点。以天合天超过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说法,在整体设计环节中,还原事物本身原有状态,而非借人力之捷径。注重功能效用,具有民间性、实用性、工艺性。土陶制作有两个显著的特点:没有转轮,用手捏制;不用烧窑,直接在地面烧成。土陶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端庄敦厚,收敛合度,这和藏族建筑及服装的特点一致。崇尚美的自然规律,正是藏族人民的性格在造型中的体现。有人曾用“粗犷奔放”来形容藏族土陶的特点。它们的确没有过多雕琢的痕迹,是可谓粗犷,但却引而不发,欲奔不放。
用手捏制土陶
直接在地面烧制土陶
奶茶罐、酥油碗、火锅、火盆、土锅、砂锅、奶茶壶(摇具)、饮酒壶、酒罐、糌粑锅、酒甄子、茶罐、茶几、土罐、筷子筒、尿罐、花盆、烟灰缸等。
酥油茶罐
酥油灯、佛祖土陶碗、圣水壶、佛塔等。
酥油灯
藏八宝、插花瓶、鸽子壶等。
藏八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