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名录
首页>保护名录>保护区>详情保护区

纳西族东巴文化传习中心(下)

日期:2021-11-24点击:8429次

国家级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巡礼


纳西族东巴文化传习中心(下)


近年来,三坝乡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播、发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纳西族传统纺麻技艺、阿卡巴拉舞列入省级保护名录,三坝纳西族东巴特色文化之乡、三坝纳西族“二月八”、三坝纳西族东巴经、纳西族丧葬习俗等被纳入州级保护名录。本期,小编带您了解三坝乡纳西族传统文化及传承发展状况。


民族节日

二月八

农历二月初八,全乡百姓在白水台举行集会,朝拜白水神。清晨,各家各户男女老少身着民族盛装,带上鸡及各类食品、祭祀用品、炊具,或行走或骑马,涌向白水台,各家先到龙潭旁烧香台烧香,撒香面,滴鸡血,感恩自然之神,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祀完毕后就到家族火塘做饭。当日在白水台举行赛马、跳舞等活动,热闹非凡。“二月八”节日活动被赋予了较浓郁的神秘色彩。

滴鸡血祭祀

跳阿卡巴拉舞.JPG

跳阿卡巴拉舞


谷次次

“谷次次”是东坝纳西族独有的节日,意为朝白山,农历二月初九到二月初十,由各村轮流举办,大东巴主持。二月初九,先由东巴举行祭祀仪式,初十,各村人一大早齐聚白山,杀鸡宰羊祭天祭神灵。中午吃完丰盛的野餐后,男女老少围成圆圈,跳起欢乐的芦笙舞、“亚哈哩”。青壮男子则云集赛马场,一展英姿。

神坛.JPG

东巴在神坛举行祭祀仪式

参加赛马的骑手整装待发.JPG

参加赛马的骑手整装待发


七月敬酒赛歌会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白地村民都会精心准备当地特色米酒、青稞酒,邀请有名望的民间歌手和客人,身穿节日的盛装,男女列队对歌献舞,倾吐真情,歌颂美好生活。

_DSC8644.JPG


婚姻习俗

白地纳西族行男婚女嫁,分提亲、卜婚、送小酒、送大酒、结婚、回门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与藏族一样都要对歌。在整个婚礼的嫁娶迎送中都要有老人的“各气”(吟唱祝福),内容先唱主人家的祖先,再唱当日当时的情况,继而唱一段祝福之词。


丧葬习俗

三坝纳西族实行火葬和土葬,有人去世,即要鸣枪报丧,然后洗尸装殓,凭吊数日。出殡前夜,村邻亲友要前来决别,通宵达旦吟诵悲歌。出殡之日,由东巴铺展《神路图》,并“洗马”、“指路”,将亡灵送往祖灵世界,最后将死尸抬至火葬场火化或土葬。

丧葬仪式现场.JPG

纳西族丧葬仪式


传统技艺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东巴造纸的原料为瑞香狼毒,纳西语称“阿都都”。东巴纸的制作工序包括剥树皮、用灶灰水煮树皮、清洗煮烂的树皮、舂细清洗干净的树皮并捏成拳头大小的浆团、在放有清水的木槽中摊纸、将成形的纸倒扣在晒纸板上、用手掌压纸挤出水分、用鹅卵石将半干的纸张正面刮光滑、晒干后剥离纸张。

主要工具.JPG

东巴造纸工具简单,为一个120×40cm左右的木槽,木槽内置一个50×30cm的小木槽,小木槽下部垫一块编织密实的竹篾垫,另要用一块长约60cm,宽30cm表面光滑的木板,用于晒纸。

东巴纸因所取的原料用构树皮,其本身有毒,加之在加工过程中用灶灰水煮透,故东巴纸耐用且不易被虫蛀蚀。在早期社会中,在民间广泛使用。

东巴纸.JPG

三坝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纳西族传统纺麻技艺

纳西族的麻布衣由麻和火草作为纺织原料。麻,纳西语称“萨”,火草,纳西语称“菊巴”。火草麻布,纳西语称“拍”,它广泛应用于纳西族的生产生活中。

DSC_0664.JPG

麻线加工复杂,分割麻、晒麻、脱胶、劈麻、绩麻、二次脱胶、润滑等工序。纺麻是纳西族先民发明并传承下来的一种古老传统工艺,纳西人用麻织品制作服饰,东巴用来绘制布帛画,纳西族传统纺麻技艺及产品已经成为纳西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009年“纳西族传统纺麻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机织布.JPG


鼓制作技艺

东巴鼓在纳西族的喜庆活动及法事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法器。东巴鼓的制作经过牛羊等动物皮毛的选皮、泡皮、脱毛、剪皮等加工工序后,选用无节的冷杉和云南松制作鼓圈、鼓柄和鼓棒,然后把鼓皮绷在鼓圈上,用铁锥穿皮,用皮线一针一针细致缝好。制作好的东巴鼓要阴干,用细砂打磨鼓棒,并在鼓面绘东巴文或图案。

制作鼓圈.JPG

剪皮.JPG



东巴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国家级传承人

和志本,纳西族,1928年生,三坝乡白地古都人,出身于东巴世家。12岁便在舅舅柯恒的指点下学习东巴经书、造纸和绘制东巴画。1993年在三坝乡政府支持下,三坝白地手工造纸正式恢复。同年,和志本被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聘为教员。1999年和志本被云南省文化厅和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省“高级美术师”,列入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被认定为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国家级传承人。他先后获得云南省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云南省“十大最具影响力手工艺老年传承人”等荣誉称号,手绘祭祀经书曾入选中国梦·和谐香格里拉书法美术摄影展。教过徒弟40余个,其儿子、儿媳、孙子均已熟练掌握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2017年5月去世,享年90岁。

和志本.jpg


纳西东巴书画省级传承人

习阿牛,纳西族,1918年出生,擅长东巴文、东巴绘图、竹编(生活用具)、东巴舞。14岁开始学习东巴经,从事东巴文化及东巴绘画七十余年,有10多名弟子,是整个三坝有名的东巴。

在当地的祭祀活动中,习阿牛经常被请去做主持,有很高的威望。他自制经书、进行东巴绘画、制造竹编的生活用具等。整理经书几十本,收藏30册,家中还收藏有多幅古老的东巴画。能唱多种曲调的纳西族民歌,擅长东巴舞和纳西族民间舞,是东巴文化领域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曾被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收藏。2002年,云南省文化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习阿牛“高级美术师”称号,列入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获“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纳西族东巴绘画省级传承人

树银甲,纳西族,1920年生于东巴世家。据传,村里以前有两个能人,人们常听他们诵经,树银甲在旁边默记,不知不觉就学会了颂经。后来,村里的老东巴过世后,村里送年轻人去外地学东巴文、东巴经,树银甲就是其中之一。24岁后树银甲正式拜有名的东巴年恒为师,学习诵经、东巴文、东巴绘画等纳西族文化。1991年开始树银甲老人通过自学和向别人请教,写经书、绘画,写有《送山》《算命》《出殡开路》等经书和多部绘画作品。

2002年,云南省文化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树银甲民族民间“美术师”称号,列入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纳西族传统纺麻技艺省级传承人

杨桂莲,纳西族,1966年生。杨桂莲11岁开始跟随母亲学习纳西纺麻技艺,二十几岁就掌握了从种麻、绩麻、纺麻、漂洗麻线、网麻到上机织布的全套工艺技术。她还用毛线、白线等进行纺织。杨桂莲手工纺麻技艺精湛,制作的衣物,织出的布料一流,缝出的衣服谁看谁夸,在当地群众中有一定的知名度。2010年,杨桂莲被列入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杨桂莲.jpg

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省级传承人

和玉新,纳西族,1954年生,是大东巴和志本的长子。从1985年开始,就跟父亲学习纳西族东巴文化,掌握了很多东巴经文的内容和民俗祭祀仪式。1992年和志本正式把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通过口头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传授给了和玉新。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复实践,他的手工造纸技艺更加精湛,质量更加优良。他在云南艺术学院进行过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展示,到过安徽考察学习,多次参加过迪庆州举办的非物质文化传统技艺展。2010年,和玉新被列入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和玉新.jpg


“阿卡巴拉”舞省级传承人

和德明,纳西族,纳西名“那么高”,1954年9月出生。和德明所居住的吴树湾村民小组,是纳西族“阿卡巴拉”歌舞传承较为集中的地区。“阿卡巴拉”是以歌舞、祭祀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族歌舞。没有任何伴奏乐器,完全自唱自跳,共有20个不同曲调。十五六岁起和德明逐渐对纳西族“阿卡巴拉”歌舞产生了兴趣,经过几十年的勤学苦练,和德明现已熟练掌握“阿卡巴拉”舞的唱词和表演技艺。2014年9月,和德明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和德明.jpg


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省级传承人

和袁,纳西族,1968年出生在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白地波湾村民小组。自小对东巴文化、手工造纸技艺耳闻目睹,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青年起对造纸技艺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参与到学习当中。2000年,他有幸成为和志本大师(国家级传承人,已故)的学徒,自此在和志本的口传和亲身示范过程中,系统学习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实践,他已成为和志本大师的高徒。现今和袁已掌握了纳西族手工纸技艺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反复了进行实践,并且掌握得非常娴熟而全面。

和袁所造的东巴纸色白、质厚、均匀、防蛀、防水,不易损坏,深得消费者喜爱,与丽江、州内相关单位都订有长期供货合同。同时他还积极教授学徒,对纳西族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的爱好者毫无保留的传授技艺,在州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9年被列入云南省级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和袁.jpg

纳西族东巴文化州级传承人

杨正文,纳西族,民族姓名依德高,1943年5月生,1998年从迪庆州州志办退休后居住在三坝乡白地古都村民小组。

杨正文6岁起就随父亲出入东巴教活动场所,接触东巴经、东巴字、卜辞、东巴书画等。成年后拜当地知名的东巴大师年恒、更高、纳布若等人学习东巴经、东巴舞。1968年云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怒江州从事文艺宣传和教学工作,后调回迪庆工作。杨正文全面掌握三坝纳西族历史、传说、民间歌舞、创世史诗、神话传说等知识,出版过《最后的原始崇拜 白地东巴文化》《东巴圣地白水台》《白水台》等专著。2005年9月,杨正文列入迪庆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2月去世,享年76岁。

纳西族风俗礼仪州级传承人

和占元,纳西族,1926年生。和占元出生在东巴世家,自幼学习纳西族东巴文化知识,对祭祀活动的内涵、仪式掌握娴熟、全面,成为当地有名的“东巴”。他精读东巴“汝卡”经书,能写、会画、会跳东巴舞。能制作表演活动中使用的东巴服饰、各种法器、道具,如大鼓、小鼓、手铃、牦牛号角等。会做木工,还能演唱纳西民间生产、生活、谈情说爱的歌谣22调,保存有东巴法器一套,经书20多本。白地东巴教法事繁杂,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情,一般分祭祀、丧葬、穰灾、卜封、赐名五大类,当地祭祀时都邀和占元主持,在祭祀活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仪式的内涵掌握娴熟、全面,因而在当地影响较大,深受当地人尊敬。2005年9月,和占元被列入迪庆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三坝纳西族丧葬习俗州级传承人

习尚洪,纳西族,1943年出生。受父亲的影响和对东巴文化浓厚的兴趣,他拜父亲的高徒习阿牛为师学习东巴文化,逐渐掌握了纳西节日庆典、祭祀活动的礼仪程序,精通东巴经,并开始主持祭祀活动。1993年开始拜官金村东巴和玉才为师学习东巴经。在多年的学习和主持祭祀活动中,习尚洪对纳西祭祀活动的内涵、程序及仪式掌握娴熟、全面,主持庄重虔诚,因而当地纳西人的祭祀活动都请他主持,在当地影响较大,成为当地纳西人敬重并公认的“东巴”。2007年4月,习尚洪被列入迪庆州第二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

习尚洪.jpg


纳西东巴文化州级传承人

墨虎,男,纳西族,生于1972年3月。墨虎十九岁初中毕业后,开始学习东巴文化。先后学过东巴文、东巴舞、东巴木牌画、纸牌画、油卷画,面偶、签、算、卦、卜、造东巴纸。通过拜师学艺,学有成就后,为了传承纳西东巴文化,使东巴画、东巴面偶、泥偶、东巴纸和纳西族民族民间歌舞等得到继续传承。2018年3月墨虎,被列入迪庆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西东巴习俗礼仪代表性传承人。


鼓制作技艺州级传承人

和桂全,纳西族,1970年9月出生。和桂全从小受到纳西传统文化及家庭的熏陶,从小喜欢跟着爷爷学习纳西东巴文化及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继承了爷爷的手艺,学会了制作各种东巴法器,包括东巴鼓及各种鼓。他制作的鼓质量上乘,美观大方,深受广大客人喜爱。2018年,被命名为迪庆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艺类代表性传承人。

和桂全.jpg


纳西族习俗仪轨州级传承人

和树昆,纳西族,1984年出生。1998年小学毕业后,就在村里开办的“白地汝卡东巴文化学校”学习纳西东巴文化。2000年开始基本掌握东巴经书、会写东巴文, 2003年以来,当地的丧葬、超度法事及祭祀仪式一般都由他来主持完成。他对东巴祭祀活动的内涵及程序、仪式掌握得娴熟、全面,主持庄重虔诚。2018年3月,和树昆被列为迪庆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西族习俗仪轨代表性传承人。

和树昆.jpg



END

图文由香格里拉市文化遗产管理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