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2-07点击:1839次
在神秘的藏传佛教中,有一种类似于行为艺术的宗教艺术——坛城沙画。坛城沙画,其藏语为“dul-tson-kyil-khor”,意思是“彩粉之曼陀罗”。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根据佛教教义教他的徒弟们用细沙这一平凡而独特的材质制作曼陀罗,自此这门独特的宗教艺术就通过师徒关系世代传承下来,其间毫无间断过,到了公元 11 世纪,由印度传入西藏后,一直保存至今。
坛城的制作独特而精致,是喇嘛修行的重要过程。在藏传佛教的密宗修行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喇嘛才可以掌握这门高超的艺术。每逢大型的法事活动,寺院中的喇嘛用彩色沙粒,描绘出奇异的佛国世界。
坛城作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是变化多样的本尊神及眷属众神聚居处的模型缩影。用沙画表现坛城景象,其原料是彩色的沙粒。这些沙粒都是从天然的矿石中开采的。矿石经研磨后加水沉淀,沥水晒干,再经洗料、筛选等工序后才可得到精致的沙粒,过程十分讲究。沙粒掺入各色染料,基本颜色有红、黄、蓝、绿,还有天然的白色,五色代表着五方佛,以此为基色再调配出别的颜色。
坛城沙画的制作需要数十名训练有素的喇嘛合作方能完成。制作之前,他们会先在台座画好垂直线、对角线、圆形等几何图案,作为构图定位基础。沙画由外院、中院和内院组成,形制一般都为圆形,表示天圆地方,坛城中央称为“中院”,是佛或本尊的位置,然后再进内院。接下来是描轮廓线,从中间开始绘制,逐渐向外,坛城的外围代表着凡界。
图纸绘制完成后,将事先磨成小颗粒状的沙子装在特制的锥形容器里,通过或轻或重的敲打控制沙的流量,将沙子漏在模板上,细细堆砌、勾勒。
制作坛城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耗费巨大的心血,时间将持续数十日甚至数月。每一个步骤都谨遵佛陀所传心法术道制作,参与制作的每一位僧人都必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须牢记每一个细节,不可随心绘制。
然而,这样精美的艺术作品,在仪式结束之后,就会被僧人们扫掉,华美的宫殿瞬间化为一捧细沙。沙子会被装起来分成两半,一半交给参与仪式的信徒,另一半则洒入附近的河流中,让流水带着祝福奔向大海,传到全世界。
坛城没有了,沙子又变回了沙子。可以辛苦地拿起,又可以轻松地放下,可以一次次建立,又可以一次次抹去……这也许就是佛陀要告诉人们的。
坛城沙画,这一艺术追求的态度隐喻了佛教无欲无求的人生理念,“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并不是对生命历程的悲观,而是一种平和、淡定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