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自义,男,傈僳族,1941年出生于维西县叶枝镇新洛村,现年76岁。2002年5月,被省文化厅、省民委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师。200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傈僳族阿尺木刮”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12月,被云南省民委命名为云南省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
僳僳族“阿尺木刮”意为"山羊的歌舞"或"学山羊叫的歌调",流传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僳僳族自治县叶枝镇的同乐、新洛一带,是当地传统的自娱性民间歌舞。“阿尺木刮”涉及僳僳族人民婚丧嫁娶、节日喜庆、欢庆丰收、喜迎宾客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傈僳族人传统生产生活和思想感情的生动表现,舞姿生动形象,情绪欢快自由。“阿尺木刮”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傈僳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意义,已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维西县叶枝镇新洛村,自古以来就是傈僳族的聚居地,流传有祭天古歌、故事传说、占卜文书、天气测算等珍贵的文献资料,各种“木刮”(歌调)更是包罗万象,涉及到傈僳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熊自义从小热爱傈僳族传统文化以及受“木刮”的熏陶,7岁开始学习各种“木刮”,不仅继承了傈僳族古老的文化,也继承了勤劳俭朴、公正无私、乐于助人的好品德,18岁就能自由吟唱所有的傈僳族“木刮”。
熊自义与傈僳族“木刮”相伴一生,八、九岁时他唱着“直鲁木刮”(放羊调)放羊,十七、八岁时他唱着“尼义木刮”(劳动调)出入于田间地头,二十岁时他唱着“尼吃木刮”(情调)领回了村中最美的姑娘,二十五岁开始他唱着“处于木刮”(丧调)主持丧葬礼仪、唱着“马华木刮”(婚调)为主持结婚仪式、唱着“阔时木刮”(过年调)组织村中的节庆活动,成为邻近村寨节庆或婚丧嫁娶活动中吟唱“木刮”的核心人物。
熊自义不仅继承了傈僳族“木刮”的技艺,也继承了热爱本民族文化、乐于为民族奉献一生的精神。每当有前来拜师学艺或搜集民间艺术资料的人,他都会将一生所学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目前他所教授的徒弟中已有12位能真正全面掌握傈僳族“木刮”。
熊自义曾组织了80多人的“阿尺木刮”表演队,每到农闲就进行排练,排练出五角星、八卦图汉字及音节文字字形图案等复杂的队形,不仅让村中年轻一代熟练掌握了傈僳族歌舞的古老艺术,还让观看者为之惊叹不已。
现年76岁的熊自义说:“自己腿脚不便,再也走不出新洛村了,希望有更多的傈僳族青年进村来学习木刮,让木刮继续在傈僳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