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塔城镇巴珠藏族村有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舞蹈,它的名字叫“巴珠唱嘟”
来源:管理员 创建时间:2017-08-24点击:1738次

在藏区,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习性也各不相同,因此藏族的各个地区环境都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间舞蹈。“唱嘟舞”就是巴珠村最具特色的藏族民间舞蹈。“唱嘟”为藏语,意味驱魔除妖。古时“唱嘟舞”主要以敬神祈福为演出宗旨,一般在宗教节日或出现旱涝瘟疫等灾害时举行。如今巴珠跳“唱嘟舞”是为了祈求村寨平安,五谷丰登,驱邪避灾。

关于昌都舞的传入从史籍记载到民间流传都有很多的说法,但它以一套完整的道歌形式流传至今,无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延续着其传统的传承模式与表演特征。“唱嘟舞”这以古老的民间艺术,不像其它民间歌舞那样随时随地都可以唱跳,它主要以敬神祈福为演出宗旨,需择吉日演出,在演出之前要用一段时间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开演之初要举行祭祀礼仪,形成一套传统的演出习俗。

传统上,“唱嘟舞”的表演只能在晚上进行,从黄昏直到第二天中午。跳“唱嘟舞”不管从穿着还是歌词都有很严肃的讲究。歌词有一套比较严谨巧妙的韵律排比和比喻规律,唱词规律是唱天必唱日、月、星,唱人必唱帝、佛、智者,唱地必唱印度、拉萨、汉地,有固定格式和专用唱词。“唱嘟舞”风格稳重、含蓄、动作幅度较小,舞姿优雅、细腻,这些形式和特色与藏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观点、风俗习惯及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由于巴珠村的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种半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在艰苦的生存条件下他们顽强拼搏,形式了坚毅内向、朴实、善良的性格,这种性格特色又直接影响到舞蹈风格。

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成一圈,围着火塘边唱边跳,歌舞由慢板歌舞到快板歌舞,速度也有慢、中、快之分,舞步随唱腔而变化。“唱嘟舞”是一种集体舞蹈,舞队少则十几人,多时可至几百人,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善舞者手里持着插有鲜花和柏叶的吉祥宝瓶站在队伍前引歌领舞。

其基本特点是音调缓慢、稳健古朴、庄重、无乐器伴奏,由慢步开始,逐渐加快;步伐特点以点踏、擦地,跺脚动作为主。“唱嘟舞”是属于比较典型的不化妆、不伴奏的本装歌舞,跳“唱嘟舞”自始至终有严密的程序,跳唱必须按程序来进行,跳完这段程序后再跳下一段程序。

在演出之前要用一段时间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提前练习歌词和舞蹈。在演出之前要举行些祭祀礼仪,向天地神灵敬酒和哈达,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蓄兴旺等,同时还要举行喂桑。“岗索”把护法神从其驻地请到跳舞坛场来,委托它跳“唱嘟舞”,也就是驱邪送祟的任务。跳完“唱嘟舞”接着跳吉祥颂,之后以小品的形式,扮演两个和尚塑造“朵玛”诵经,使一切邪魔的神力全部进入“朵玛”之中,并将它们送走,驱一年之邪,祈一年之福。

“唱嘟舞”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了夜间燃起篝火起舞迷惑妖魔的歌舞表演外,还有要带上各种面具进行舞蹈以迷惑妖魔,如印度阿咱让、马鹿、孔雀、白马、仙鹤等面具舞,在“唱嘟舞”场中间还有牵牦牛、挤奶、打酥油等生产生活情景表演。   

在演出之前要用一段时间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提前练习歌词和舞蹈。在演出之前要举行些祭祀礼仪,向天地神灵敬酒和哈达,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蓄兴旺等,同时还要举行喂桑。“岗索”把护法神从其驻地请到跳舞坛场来,委托它跳“唱嘟舞”,也就是驱邪送祟的任务。跳完“唱嘟舞”接着跳吉祥颂,之后以小品的形式,扮演两个和尚塑造“朵玛”诵经,使一切邪魔的神力全部进入“朵玛”之中,并将它们送走,驱一年之邪,祈一年之福。

“唱嘟舞”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了夜间燃起篝火起舞迷惑妖魔的歌舞表演外,还有要带上各种面具进行舞蹈以迷惑妖魔,如印度阿咱让、马鹿、孔雀、白马、仙鹤等面具舞,在“唱嘟舞”场中间还有牵牦牛、挤奶、打酥油等生产生活情景表演。

唱嘟舞不论从表演的装饰上,动作节奏上,还是表演时的舞姿变化上,都能体现出藏族民间舞的独特风格,展现了藏族先民的生活和状态,是古代藏族原生态的舞蹈形式。“唱嘟舞”的舞蹈动律的形成反映了人类长期劳动、娱乐、信仰、习俗等多种因素的文化积淀,体现了藏族人民勤劳、朴实、勇敢、向上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文/图:塔城镇文化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