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非遗之旅】维西县同乐村——体验傈僳族传统文化魅力的绝佳之地
来源:管理员 创建时间:2020-10-30点击:1525次

2006年,维西县叶枝镇同乐傈僳族村被云南省政府公布命名为第一批省级传统文化保护区。


同乐村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深厚、民居建筑风格独特、生态环境良好,至今完整地保留了傈僳族居住、生产、生活、社会活动设施的传统风貌。


同乐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的发源地,是被誉为“人类社会最后一种少数民族文字”——“维西傈僳族音节文字”的传播地和普及地。


同乐村距维西县城保和镇80 公里,距离叶枝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地处澜沧江东岸,海拔1840米,属高半山区,傈僳族占比为99%


同乐村坐落于两座横亘的大山之间,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傈僳族民居建筑风格,一百多间独具风格的木楞房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倾斜的山坡。


同乐村的木楞房是维西县乃至全国保存得最为集中和完整的傈僳族村寨,其风格独特,蔚为奇观。


木楞房建筑是傈僳族适应当地险恶生存环境的智慧结晶。房屋由圆木垒叠而成,褐色的木片覆盖屋顶,上下两层构造,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


这种房屋的建筑特点是不上漆、不用铁钉、全靠木料之间互相嵌入牵制,粗犷、敦实、牢固,契合当地地理环境,尽显纯净与自然之美。


春夏时节,整个村寨掩映在绿树浓荫之间,村边溪岸流水淙淙,散发出美丽与诗意。


秋冬时节,木楞房房前屋后是应季节而生的核桃、苹果、柿子,累累硕果挂满枝头。


全村无论男女、老幼,皆能歌善舞,多姿多彩的傈僳族歌舞文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


“阿尺木刮”为代表的歌舞是傈僳族人传统生产生活和思想感情的生动表现,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讲述了傈僳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历程。


歌词内容从远古洪荒的神话传说到身边的生产生活,涉及婚丧嫁娶,节日喜庆,欢乐丰收,喜迎宾客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了僳僳族人民热爱大自然、向往幸福生活的质朴情感。


2006520日,傈僳族“阿尺木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阿尺木刮”作为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民族歌舞被载入了《中国民间舞蹈集成》。


目前,叶枝镇同乐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内有国家级非遗代表传承人1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名,分别为“傈僳族阿尺木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碧清,草编编制技艺、纺织刺绣工艺等省级非遗传承人余秀芝、蜂云波、余信芝。


叶枝镇同乐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组建了“阿尺木刮”表演队伍,建有传习所、傈僳族传统文化民俗陈列馆、多媒体播放厅等,以视频、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展示傈僳族丰富的多彩的传统文化。


傈僳族传统文化在同乐村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为同乐村的旅游开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维西县叶枝镇同乐村是体验傈僳族传统文化魅力的绝佳之地。

编辑: